首页> 头条> 详情

世界观焦点:谢凸:为纪念死去的盆栽,他成了最会画松的人

2023-06-12 10:13:23 来源:互联网

「奇怪人类收集手册」栏目,每一期找到散落在公共社交媒体上的“在逃”设计人,聊聊大家下班后的生活支线,启发因坐班而郁郁寡欢或困在日常生活里的你我他。不一定有现实意义的成果,也不一定非得是高级趣味,我们将视角对准工作之外,又在设计美学之中的奇怪设计人,与他们展开灵感对话。


【资料图】

很早之前就关注到谢凸的作品,很多中式的元素被用一种略带幽默的方式重新演绎,有趣之余也能感受对社会现象的思辨,但在作品之外将艺术周边开发得如此丰富有趣的插画师实不多见,对周边载体的选择和最终的呈现形式都有着精心的设计和思考,我很好奇是怎样的人在为我们展开一个奇妙的潮流园林世界。

我看您的作品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表达上很自洽,这种平衡和自洽的能力跟您是潮汕人有关吗?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这一点应该说我作品中的内容是通俗的,手法是艺术的,再加上符号式的传播,获得了一些观众的喜欢。这种能力世界各地的很多作者都是具备的,不一样的可能是作品题材和文化向往的选择,潮汕文化也确实从底层意识里影响了我的创作内容。

⚪谢凸插画作品中有很多与闽南文化、宗教神话相关的元素

您是如何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有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艺术教育或培训?

职业生涯需要追溯到19岁(2012年)的时候,那时正式将自己的作品做成T恤售卖,也开始用设计赚钱生活。

我没有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我是理科生。各种原因,我高中和大学都没有就读任何美术专业,从爱好到目前职业化的状态都是兴趣使然地发展,俗称野路子。

直到16岁(2008年)进入高中后接触到了日本、欧美、香港和台湾的潮流文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着迷其中,nigo的A BATHING APE、陈冠希的CLOT和廖人帅的OUTERSPACE都是对我影响非常深的品牌,是在我那个时期的“潮流设计”启蒙,那段时间我用自学的PS做了很多模仿他们的海报和设计,也是那时我梦想要做自己的品牌。

而走插画艺术这条路的契机是因为奇点艺术节,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18年奇点艺术节的那次机会,我的职业方向应该会有所偏差,感谢奇点,respect!

⚪ 为奇点艺术节绘制的海波《观园奇珍》

您将年轻流行化的风格与禅意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新禅”风格,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风格?

它的形成是因为当初我想用东方的传统文化玩出点不一样的东西,粗线条的扁平风格便是当下的语言表达形式,目的是用“潮”和“酷”的视觉将观众带入作品中。

禅意方面的表达是因为我的性格,我喜欢安静和观察自我内心,作品中便会摒除外界的聒噪和喧嚣,表达和探讨的更多是人类内心的话题,想追求一种内心强大且平静的状态(有点离地)。

至于到具象化的作品画面,可以总结为“精神园林”的世界观,我的每一个作品都是这个园林世界的一部分。

⚪禅意+潮酷组成了谢凸的作品

您从哪里汲取灵感?有没有一些特定的艺术家或文化对您影响较大?

往大的说就是中华文化,具体地说就是这些东西给我带来的感受和体验,这是属于自己的东西,真实且独特。

我不建议从艺术家身上去找灵感,我相信艺术灵感来自艺术之外;文化方面我很喜欢闽南的神佛文化和藏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是我一些作品的灵感来源。

您早期的作品元素题材都比较多样,是什么时候开始以盆景尤其是松作为核心创作的题材?

18年时为了纪念我死去的松树盆景开始画松树,到以松为主要符号创作是20年的时候。

选择松树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它首先是我最喜爱的植物,同时也是一个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符号,沉静内敛的气质与我想表达的内容十分契合。创作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艺术家或者品牌都需要有自己的“符号”和“手法”,经过长期的创作和摸索,“松树”、“盆景”就是最适合我自己的创作符号。

“松”或“植物”这种非常具体的标签是刻意营造的还是偶然形成的?会担心标签会限制创作吗?

是偶然播种,用心栽培。本身我就是一个十分喜欢种绿植的人,画的元素就是我身边的东西,而风格和符号的形成是需要有意识地归纳总结的。

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很多人在还没有形式标签前就担心会被标签制约,其实也有点像学游泳怕得奥运冠军的心态。创作是自由的,商业是讲究效率的,标签能最大效率的让人捕捉和识别。

⚪从插画作品,到产品设计,再到拍摄点缀,松始终出现在谢凸的作品中。

您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过程吗?从创意构思到最终作品的完成,经历了哪些步骤?

起点会是从自我的感受出发,然后有一个表达的诉求,围绕观点发散后选材、构图和定调。其中构图步骤是最久的,我会非常在意画面的平面构成和装饰性,通常会反复调整修改好几遍。

⚪谢凸的练习作品

您通常使用哪些工具和软件进行插画创作?有没有一些特别推荐的工具或技巧?

就是大家都会用的ipad和procreate,没什么特别推荐的,我的技法很普通。

您在艺术商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以分享一下目前商业化做了哪些吗?

我商业化并不成功,目前个人艺术商业化和品牌的销售都还达不到我预期的目标 ,还有许多需要做好的地方。

目前的业务除了工作室旗下“XIETU.”“观园吉”和“怪根植培所”3个品牌的经营,就是作品授权、商业插画、品牌联名这些。

所以您也是观园吉这个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吗?目前有在经营的品牌有哪些呢?您是怎么做时间管理同时处理这些品牌的呢?又是如何做到区分的呢?

是的;目前在经营的就是上面提到的三个品牌,所以日常事情会比较多,忙的时候根本没什么时间管理可言,做不完就加班做,做到自己满意的样子。

三个品牌风格和定位都不一样,包括客群、产品定价说起来比较细碎复杂,显然目前我做得并不是很好,这也是我要继续学习做好的地方。

您认为对于插画师来说,如何开发艺术作品中的商业价值?

可能目前市场上也有流通着所谓的方法论,可能现在也正是市场红利期,大家都想尽快地把作品变现,短期来说,冲着赚钱的可以先学会商业市场的运作规则再去做作品,这是产品思维导向的,也是市面上成熟广告公司的做法;

长期来说,插画师本人需要花大量时间打磨、创作作品,直到作品红火,这个时候帮你开发商业价值的人自然会出现,这是艺术家思维的做法。两者都会得到相应的成就和利润,二选一用心的做就好了,不要两个都做。

您认为插画和设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互补,插画可以解决设计中的“情感”问题,设计可以解决插画的“功能”问题。

⚪实景合成

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挑战或困难?是如何克服它们的?

创业就是每天都有新困难,就我从事的插画行业和工作室在做的服装、工艺品行业来说,整条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这些要有强心脏和有效的做事方法,扛住压力用心解决。

您是如何处理创作灵感不足或者创作低谷的情况?

那就不创作,跑去打德扑。

您平时除了插画还有哪些爱好?最近有读什么书?

基本就是玩具和植物,最近读矿工诗人陈年喜的《炸裂志》,平实又充满力量的文字。

您在社交媒体上积极活跃,是否可以分享一下自己使用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经验和策略?

我的社交平台经营得稀碎哈哈,这么多年来都没什么起色,而且近年来的分享欲已经极速下降,平台除了作品和商业项目已经比较少发其他的内容了,朋友劝我应该多发一点自己的生活,这样比较像个真实的“人”,这点确实是我要学习改进的地方。

至今关注我的人,大概还是被我的作品吸引吧,作为没什么网感的人,唯有做好作品了。

您的作品在传达东方传统文化的同时,是否有意识地传递一些社会信息或思考?

有的,以前我也描绘许多关于社会和人性的主题,当中也表达很多个人的观点和情感,但后来我发现有些东西并不适合面向大众展示,而且传递的效率也非常低下。所以我现阶段的作品更注重画面的美感和“新禅”世界观的构建,传递的是另一阶段的思考。

您认为艺术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插画师如何通过作品影响和启发观众?

“艺术家”就是这个角色的名称呀,艺术代表人类生而为人的创造性,可能是理想主义,也可能是偏执狂,但“艺术家”就是任何社会都会有的存在,哪怕人类最黑暗的时刻,艺术依然会闪耀。关于影响和启发观众,首先是作品要够好,没有人会拒绝好的作品。我的理解的要做真诚的作品,插画师需要把自己真实的体验和对经验的归纳都呈现在作品当中,天马行空都是假的,好的作品是来自真实的体验,所以多去体验吧,到社会里体验。

跟女朋友一起创业是怎样的感受?你们在灵感上是怎么互相启发的呢?有没有什么日常趣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则?

是重金为自己聘请一位老板的感受,开玩笑,我和观园吉在工作上是相互支撑和进步的状态,她有非常优秀的艺术才华和行动力,商业学识也在我之上,所以很感谢我的事业有观园吉的支持和陪伴。

因为两人都是工作狂,工作状态的相处时间非常长,所以时常调侃但凡两人中一个去找个班上的话就没法继续相处了,感谢高强度的工作维系住了我们的感情。

谢凸说他的商业化做得也不成功,还在不断探索,或许就是这种不断探索的状态才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周边开发的各种可能性,创作这件事最大的魅力就像养护盆栽,栽种的过程才是最有乐趣的,而不一定需要一个多么成功的结果。

撰写:Mona,谢凸

校对:荔枝

文章排版:阿大

标签:

责任编辑:news01
上一篇:世界热讯:猪粮比价为5.13 较5月31日下跌0.97%
下一篇:最后一页